红杉 24 年首篇新文章,讲了 3 种 PMF 的框架,并结合了具体 case 讨论:
1)第一类:Hair on Fire
需求迫切且显而易见,表明市场竞争激烈。所以只有提供一流的产品方案才能 differentiate,才能获得持久的壁垒。
2)第二类:Hard Fact
事实无法改变,但问题可以被解决。表明需要克服市场惯性,付出成本,并采取新颖的方式培养用户心智。
比如 Uber 打破原本的出租车市场,说服了普通人可以载陌生人出行;HubSpot 打破了原本的网络营销策略,开创 inbound marketing 的策略,通过内容博客、社媒来进行营销
3)第三类:Future Vision
一类是概念很熟悉,但听起来似乎难以实现,比如核聚变产生的廉价能源;另一类是没有人想象过,没有人想过去试图解决,比如 iPhone 的诞生。
必须要让市场和用户相信你的产品代表了一个全新的范式,或新一代的生态系统,比如 iPhone 的 App Store,Tesla 的车联网系统,比如英伟达,比如 OpenAI。
4)但很多时候,这三类 PMF 框架并不是各自独立、非此即彼的,往往是于一体同时发展,比如 Apple:
Apple 最早的 PMF 框架是 Future Vision,尽管在当时 70 年代家用电脑的需求几乎为零;然而直到 80 年代,PC 电脑技术得到发展,之后随着 iMac 的推出,市场的 PMF 框架已经从 Future Vision 转为 Hard Facts;2000 年 iPhone 推出,Apple 再次将这一类产品视为 Future Vision,随后几年市场的 PMF 框架从 Future Vision 转为 Hair on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