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没有做过你自己的「作品」
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你有没有做过你自己的「作品」
飞书用户9069
2023年7月21日创建
206
241
2
0
我们需要有作品的意识,有自己作品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代表作
来源
我在面试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问优选人一个问题:你在大学或者工作期间,有没有做过什么「自己的」项目?
「自己的项目」,是指那些不是老师或者公司要求的,自己就是想做的项目。无论是不是应聘的岗位相关的都可以。一个自己的项目,不见得需要非常宏大,一个网站,一个 App ,一个 vlog,一本小册子,都算。我常常解释为:那种「没事找事」的项目。
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真心喜欢技术的人,没有做过仅仅因为好奇而产生的项目。在自己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的时候,怎么可能没有一种冲动做一些东西呢?一个画家,如果真的喜欢画画的时候,怎么可能不随手拿起画笔就开始画画呢?一个优秀的音乐家,怎么可能只会在有人付钱的时候才愿意弹奏呢?
不过我还是很惊讶,好多人都说,没有做过类似的项目。这让我非常不理解。这个答案,几乎等同于一个人说他「从来没有喝过水」。这本来应该是一个人的本能才对呀。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难道不都想创造一点什么吗?
做什么东西并不重要,我在面试里面问这个题,仅仅是用这个问题来区分一个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情的人和一个以此谋生的人。前者会更快乐,也更容易做出卓越的工作。
昨天想到的《
你有没有做过「自己的」项目?
》,看到有留言,问「自己的」项目失败怎么办?
吃饭有吃失败的吗?
自己想做的项目,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兴趣,就是觉得有趣,想做,如同本能一样。这样做的项目,怎么定义失败呢?有的项目会很有趣,有的时候会遇到瓶颈,有的时候的挑战会大到无法逾越,但这不就是做自己想做的项目的迷人之处吗?
对于喜欢吃东西的人来说,有的餐馆非常棒,也时不时遇到踩坑的餐馆。但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值得去尝试的。打游戏也一样,每次注定能过关的游戏多无聊呀,但是没有一次就过关,是打游戏失败了吗?
做自己想做的项目也是一样,过程比最终的结果重要。
足够多广度才能产生出足够好的主意
最迷人的事情是,从这些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中,经常会涌现出来一两个值得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资源的项目。这是创业公司最自然的启动方式。
大学有一个指标:录取率。在所有的申请者中,录取率越低,说明大学越难进,大学越好。全美前几名的大学的录取率都在 4% 左右。
好的主意也类似。每个人都会在自己所有的主意中,选取最值得做的。如果主意只有一个,那么无论自己觉得再好的主意,没有比较,也就无所谓好坏。如果自己尝试了 100 个不同的主意,从中选择最愿意花时间的那一个,才更有可能是最好的主意。
三分钟热度可以完成广度积累
也有人说了,主意一多,就会有「三分钟热度」问题。我倒觉得问题不大,至少你为一个主意付出了实打实的「三分钟」时间。别小看三分钟,在脑子里面再多的雄心壮志,如果恐惧难度,追求完美,连三分钟都不会开始,仅仅是「一个脑子里面的主意」。没有足够的广度的积累,怎么知道什么是值得做深的呢?难不成靠所谓专家和名人的只言片语,就确定这一个地方打井,就一定能打出水来?
「自己的项目」的最佳状态,就是开始很多自己的项目,并且每一个都花一些时间去试一试,以广度优先遍历的方法去探索可能性。然后在里面选取足够少的事情,向深里面做。那些项目或许很快就变成一个团队的项目,而不再是仅仅是凭兴趣产生的「自己的项目」。